【党史故事】英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04-22 11:25  

鸦片战争爆发后,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让本来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更加无路可走。百姓再也无法忍受清政府变本加厉的剥削和外国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于是农民革命军此起彼伏,反抗压迫。洪秀全在此时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宗教思想,吸引人们加入。经过两年时间的运筹帷幄,他的队伍日益壮大,起义的时机已见成熟,他选择了自己生日当天,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西的田间地头,向世人宣告了太平天国的建立,从此这支“太平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起义长达14年之久,势力遍布18个省的范围,虽以失败告终,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王丙召等 1956年

“金田起义”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的一块浮雕,再现的是1851年1月11日这天,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农民揭竿而起、冲锋革命的历史瞬间。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农民,他们脚踩荒芜的土地,头顶空旷的蓝天,手上拿着的大刀、梭镖、锄头,肩扛土炮。中国农民向来是“面朝土地背朝天”任劳任怨的劳动者,但此刻他们却被迫抛弃自己的生存环境,将赖以谋生的工具变成拼命的武器,在天地之间摇旗呐喊,不禁让人唏嘘。有人高举旗帜,有人吹响号角,呼朋引伴,全力冲出,攒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心力,奔向他们渴求的“太平天国”。

画面中向后飞扬的头巾把他们联结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但作者又在其中巧妙地利用随风摆动的衣襟和被当作盾牌使用的草帽,将农民群像分割成了三组人物。三组人群从右侧冲进来,眼睛满含怒火,争相冲出画面,暗含了当时农民军起义的迫切心情和他们对和平未来的急切向往。同时,高低起伏的人物形成了波浪一般的动势,有当时遍地农民起义的波澜壮阔之感。从总体看,他们是从上向下俯冲,似乎也预示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最终会惨淡收场。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