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热土——北山革命根据地在钟祥市冷水镇的红色回响

07-10 09:16  

阅读提示:北山革命根据地是钟祥、荆门党组织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北山范围内发生过百余次对日(伪)游击作战,留下众多革命先烈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在根据地建立起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如今,钟祥市冷水镇承载着厚重的北山红色文化底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钟祥市冷水镇经建村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钟祥市冷水镇经建村时,村民们或在田间忙碌,或得闲小憩,一派热闹祥和的场景。


走近不远处的大石门山时,却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踏上规整的台阶,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映入眼帘,碑前干净整洁,四周庄严肃穆。


“这里就是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承载着北山长久以来的红色历史文化,用自己的存在讲述着冷水镇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事迹。”受邀同行的冷水镇共兴村老人陶文美告诉记者,他曾是参加过这座纪念碑修建的技术员,退休后一直潜心研究冷水镇北山革命历史。



面对记者,陶文美老人缓缓讲起了那段光荣的岁月。


北山地处襄河西岸,地跨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和钟祥市冷水镇,有着“荆钟北山”的俗称。这里的革命历史要从大革命时期说起。


1925年,董必武从武汉派钟祥籍学生严斌重返家乡,组织当地进步青年宣读《共产党宣言》等红色书刊,从此点燃了北山革命的火种。当年11月,严斌等人在下胡家集(现更名经建村)成立党支部,严斌任书记,隶属武汉地方执委,同年12月改属中共钟祥县部委。该党支部成为当时荆门、钟祥两县中共党组织发源地之一。


1940年6月5日,北山地下党负责人叶云、陈继平等人在周家冲成立北山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游击战争。两年后,襄西成立北山、当阳、荆南三个坚持委员会和少数武装坚持斗争,下胡家集是北山联系当阳、荆门的一个中心。侵华日军为控制这个中心地段,同年秋季,连派7个汉奸到下胡家集任乡长。北山抗日武装在叶云的领导下,铲除耳目,这些汉奸无一漏网,牢牢将下胡家集控制在北山抗日武装手中。


抗战时期,北山根据地抗日武装充分依靠群众,有力打击了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为恢复襄西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因此受到边区党委嘉奖,被授予“北山人民坚持有功”锦旗一面。


北山是小块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典范,在战争时期,革命前辈用生命与鲜血共同守护了它。据查,在北山有姓有名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追认的烈士有300余名。1987年,在原钟祥县委、县政府关怀下,原冷水区委、区公所率全区干部和职工在大石门立下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修建烈士陵园。


“此处是红三军第九师的落脚点和最早的下胡家集党支部地址。”陶文美说,陵园选址冷水镇经建村2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


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2009年,北山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钟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列入全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项目。陵园历经2013年和2019年两次维修,并迁入散葬烈士墓,目前陵园内已建起58个墓碑。


北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想起第一次了解烈士事迹时的那份感动。”陶文美激动地说。


缅怀历史,也要面向未来。如今,冷水镇一直努力弘扬北山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烈士精神“。经建村在2022年申报成为全国第三批红色旅游村,之后我们着力推进北山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实施红色文化传承项目,保护了北山红色文化遗址。”经建村党支部书记李艳介绍。


北山红色文化宣传


在李艳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纪念碑附近的北山革命纪念馆和古正元茶馆。“纪念馆收集革命历史故事30余篇、历史照片70余张,是冷水镇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纪念馆项目。古正元茶馆是正在筹划修建的项目,目前只有框架,它是红三军第九师在北山的行动据点,等项目完工后,能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红色文化体验。”李艳告诉记者。


北山革命纪念馆


目前,北山红色文化项目建设逐渐完善。在吸引游客方面,冷水镇仍在尝试创新。今年4月,冷水北山文化旅游季——山地骑行活动举行,骑行路线途经经建村与北山革命烈士陵园,活动受到了选手的一致好评,也成功吸引了外地人员了解北山红色历史。今后,冷水镇计划持续举办类似红色旅游活动,同时与钟祥本地的青年旅行社积极联系合作,推广冷水镇旅游项目,展现红色旅游乡村魅力。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鹏飞 图片来源钟祥市冷水镇经建村 谢安平